如存在应负终局责任者,不真正连带债务人可根据不同的请求权基础,如不当得利法律关系主张终局责任者承担给付义务

<就不真正连带债务相互间之内部关系而言,不真正连带债务人均为应负终局责任之人,故无民法第280条内部分担之适用。如果存在单方应负终局责任者,他方可根据不同的请求权基础,如不当得利法律关系主张权利,而非依据民法第280条之请求内部分担。>

裁判字号:台湾高等法院 110 年度上字第 6 号民事判决
裁判日期:民国 111 年 04 月 27 日
裁判案由:返还不当得利
上  诉  人     黄0荃 
诉讼代理人  陈宗奇律师
被  上诉人    陈0光 
诉讼代理人  刘冠廷律师
                    陈宣劭律师
上列当事人间请求返还不当得利事件,上诉人对于中华民国109年11月20日台湾台北地方法院108年度诉字第2734号第一审提起上诉,本院于111年4月13日言词辩论终结,判决如下:
     主      文
     上诉驳回。
第二审诉讼费用由上诉人负担。
     事实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上诉人于民国(下同)109年12月10日民事上诉暨上诉理由状主张被上诉人109年8月28日民事变更声明状声明二(见原审卷二第23页)有缺漏字(见本院卷第18页),于原审言词辩论终结后方更正,原审竟未再开辩论迳依更正后声明为判决云云,惟查被上诉人于原审提呈之109年8月28日民事变更声明状声明二于声明栏中确实缺漏「送达翌日」四字,惟该状理由栏「三、」项下仍有叙明:「…应自109年8月24日扩张声明书状缮本送达被告翌日起计算…」(见原审卷二第24页),揆诸被上诉人之真意其利息之起算时点确系109年8月24日扩张声明书状缮本送达上诉人翌日起计算,自难谓该部分非全辩论意旨之范围,而上诉人于本院111年1月28日准备程序中亦表示舍弃此部分上诉理由(见本院卷第282页),是上诉人此部分程序争执,自毋庸再予审酌。
二、按当事人在第二审程序不得提出新攻击或防御方法,但对于在第一审已提出之攻击或防御方法为补充者、如不许其提出显失公平者,不在此限,民事诉讼法第447条第1项第3、6款分别定有明文。查上诉人于原审业已提及上诉人自105年9月后未再分配约定净妍皮肤科诊所(下称净妍诊所)利润,主张就未分配之利润应得抵销等语(见原审卷一第211页),虽于本院始特定抵销范围、数额及计算方法等(见本院卷第170页),然应认上诉人系就第一审已提出之攻击或防御方法为补充,且如不许其提出显失公平,核与前揭规定相符,应予准许。
贰、实体部分
一、被上诉人主张:
 ㈠上诉人原为晶泰皮肤科诊所(下称晶泰诊所)之实质负责人,登记负责医师为诉外人杜志良(下称杜志良),102年至103年上诉人独自经营晶泰诊所期间,故意利用晶泰诊所诈领健保医疗费用,并于104年7月间遭调查局传唤调查,同年8月至10月间上诉人主动邀请被上诉人承接晶泰诊所,与此同时却刻意隐瞒被上诉人诈领健保医疗费用此一交易上重要事项,导致被上诉人错估晶泰诊所之实际债务情形,于104年9月间与上诉人签立合资协议书(下称系争协议书),约定将晶泰诊所结束营业,由被上诉人于原址投资设立净妍诊所,并负责净妍诊所之经营业务及承担晶泰诊所未完成之疗程及委任诉外人陈振丰(下称陈振丰)于104年10月1日起担任净妍诊所之负责医师并承接晶泰诊所未完成之疗程;因被上诉人误信上诉人所称晶泰诊所未完成之疗程外并无其他债务,且未完成之疗程由净妍诊所接续进行,该健保给付当由净妍诊所取得,故被上诉人指示陈振丰签立行政院卫生福利部健康保险署(下称健保署)出具债务概括承受同意书(下称系争同意书)。讵料,净妍诊所却于106年6月9日收受健保署106年6月2日健保北字第1061503476号函,该函称台湾新北地方法院检察署(下称新北地检署)认定上诉人于独自经营晶泰诊所期间,诈领健保医疗费用新台币(下同)552万705元,被上诉人始知悉上情,而健保署则以净妍诊所系晶泰诊所之后手为由,自106年5月起开始,从每月应给付净妍诊所之健保给付中追扣,以此充作上诉人诈领医疗费用给付之赔偿,致净妍诊所自106年5月1日起完全无法取得健保给付,遭健保署追扣合计311万4,991元,上诉人因而免除返还受领不法利益之债务,据此,净妍诊所之负责医师即陈振丰即得依民法第179条不当得利之规定向上诉人请求返还所受之利益,而陈振丰已将该债权让与被上诉人,被上诉人自得依不当得利法律关系向上诉人请求给付311万4,991元,又健保署因上开诈领健保费乙事另行起诉向陈振丰请求169万4,524元,业经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以108年度诉字第1259判决陈振丰及杜志良负连带赔偿责任,而陈振丰及杜志良同意一人负担一半,并由被上诉人于109年7月10日向健保署清偿本金及利息共计89万4,928元,诉外人陈振丰亦将此部分对上诉人不当得利及侵权行为之债权让与被上诉人,被上诉人多次向上诉人询问追扣健保给付一事,上诉人皆否认诈领健保给付,然其却于刑事审判中坦承犯行,经本院于108年10月9日以107年度上易字第475号刑事判决成立诈欺取财罪定谳,被上诉人投资血本无归;且上诉人未依国际公认之会计准则就相关必要事项为揭露,亦属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损害于他人,上诉人确构成侵权行为。
 ㈡上诉人虽辩称被上诉人提起本件诉讼已罹于侵权行为之时效,惟本件侵权行为之时效应从106年6月9日收受健保署106年6月2日健保北字第1061503476号函起算,被上诉人于108年5月27日起诉,并未罹于侵权行为时效,且起诉声明为全部请求之最低金额,是被上诉人后续扩张请求部分并未罹于时效,况被上诉人尚以民法第179条请求上诉人返还不法利益,被上诉人之请求显未罹于时效。
至于上诉人抗辩上诉人、陈振丰与健保署间成立不真正连带之债,不真正连带债务人间无内部分担云云,实为混淆不同法律关系之主张,上诉请求之请求权基础乃民法第179条及第184条,并非民法第280条向上诉人请求内部分担。
 ㈢上诉人主张伊可对被上诉人主张162万7,796.7元债权,主张抵销云云,惟上诉人之抵销抗辩依民法第339条不得抵销,且依系争协议书共同经营之净妍诊所及采婕公司,因上诉人不法诈取徤保给付致合资事业遭健保署扣抵健保给付、追讨溢发费用,进而导致净妍诊所负债累累不得不歇业以停损,上诉人不法行为之后果,实际上均系由上诉人及两造合资事业承担,两造合资事业根本无获利可言,自无任何可分配与上诉人之利益,上诉人主张对被上诉人162万7,796.7元未分配利润之债权,显非事实,而净妍皮肤科诊所早已于107年9月25日歇业,上诉人另主张之新庄净妍医美诊所,为净妍医美集团新开设之诊所,与本件系争协议书无关。
 ㈣被上诉人爰依民法债权让与规定、民法第179条、民法第184条第1项后段及第2项之规定提起本件诉讼,并请求就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择一为有利之判决。
二、上诉人则辩称:
 ㈠就被上诉人请求311万4,991元部分,陈振丰遭健保署追扣健保医疗费用,与伊所有之物或权利之丧失或损害似完全无涉,自难依民法第218条之1第1项之规定,将上开请求权让与被上诉人,而民法第297条债权让与之标的,必以可为特定之债权为必要,然陈振丰并未针对其让与债权之债务人为何者、债权若干、清偿期等债权重要事项为表示,难认特定债权客观上确实存在,是难认被上诉人因此受让债权;况依现行医疗法体系,先后二私立医疗机构其名称、地址纵均相同,而其负责医师不同者,仍不认其具同一性,是除有概括承受之约定,并对于债权人为承受之通知外,后设立之私立医疗机构并无须就前设立之私立医疗机构之债务负清偿之责,故净妍诊所本无负担清偿晶泰诊所原先债务之义务。陈振丰系自愿签立系争同意书予健保署,致净妍诊所需承担晶泰诊所积欠之债务,与上诉人无涉,上诉人免除债务非无法律上原因;而被上诉人既主张权益侵害之不当得利,应举证受益人取得利益系基于受益人之侵害行为而来,然被上诉人却未证明上诉人对陈振丰有何侵害行为存在,且权益侵害之不当得利尚须受利益与受损害间有直接因果关系为要件,陈振丰签署系争同意书予健保署后,利益流动之直接因果关系仅存在于陈振丰与健保署之间,陈振丰之权利受损与上诉人间欠缺直接因果关系,是被上诉人依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扣抵健保医疗费用应属无据。
 ㈡上诉人、陈振丰与健保署间成立不真正连带债务,则陈振丰所清偿之债务既为自己之债务,其于清偿后,上诉人就其清偿范围内所存债务当然消灭,佐以不真正连带债务人彼此间无求偿关系,陈振丰不但未因清偿获有任何权利,遑论将该权利转让由他人主张;纵认上诉人应负不当得利之返还义务,然依两造签立之系争协议书约定,被上诉人、上诉人系依照60%及40%之比例经营净妍诊所,则上诉人仅需负担246万8,332元债务之40%即98万7,333元;又被上诉人自第一年后即未分配约定之40%利润予上诉人,而上诉人就得对被上诉人请求之利润162万7,796.7元与被上诉人主张之金额抵销,是被上诉人不得依不当得利及债权让与之法律关系请求上诉人给付311万4,991元。
 ㈢被上诉人另向上诉人提出诈欺之告诉,业经台湾台北地方检察署(下称台北地检署)以108年度调侦字第1401号为不起诉处分,被上诉人未举证证明上诉人有侵权行为,且上诉人并无被上诉人所称未依国际公认之会计准则就相关必要事项为揭露,上诉人确未构成侵权行为;又被上诉人系自己选择承受陈振丰因侵权行为所受之损害,与上诉人无涉,况被上诉人受让债权若因此获有对价,被上诉人即无损害,当不得向上诉人请求,是以,被上诉人就侵权行为之主张,或属虚妄,或为不实,或与上诉人欠缺因果关系,其主张实无足采。
 ㈣104年11月26日健保署已发函表示不给付点数,陈振丰即知悉损害并得向上诉人请求相关损害赔偿,陈振丰之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已罹于两年之时效,则被上诉人至108年5月27日始提出损害赔偿之请求亦已罹于时效,至被上诉人称系收受健保署之扣抵公文时方知此事云云,然陈振丰于104年12月9日即前往调查局制作笔录,陈振丰理应告诉被上诉人原由,可见被上诉人所称显属不实,另被上诉人称净妍珍所惨淡经营云云,惟就上诉人所知,净妍诊所系为避免健保署扣抵而中止与健保署特约诊所关系,并变更负责医师并改名为「净妍医美诊所」于同址继续营业,嗣为扩大营业而迁址至现址,由上证3观之,两间诊所具有同一性,被上诉人之陈述不实更恶意欺瞒法院。
 ㈤被上诉人请求89万4,928元部分,被上诉人于106年6月9日收受健保署106年6月2日健保北字第1061503476号函文,然怠至109年8月24日始就89万4,928元部分为追加请求,应已罹于侵权行为2年消灭时效。
三、被上诉人于原审诉之声明:㈠上诉人应向被上诉人给付311万4,991元,其中246万8,332元自起诉状缮本送达翌日起,余金额自扩张声明暨补充理由二状送达翌日起,均至清偿日止,按周年利率5%计算之利息。㈡上诉人应向被上诉人给付89万4,928元整,暨自扩张声明暨补充理由六状送达上诉人之翌日起至清偿日止,按周年利率5%计算之利息。㈢上诉人愿供担保,请准宣告假执行。上诉人则答辩声明:㈠被上诉人之诉驳回。㈡如受不利判决,上诉人愿供担保请准免为假执行。原审为被上诉人全部胜诉之判决并为准、免假执行之宣告,上诉人不服提起上诉,于本院声明:㈠原判决废弃。㈡被上诉人于第一审之诉及假执行声请均驳回。被上诉人则于本院答辩声明:上诉驳回。
四、本件经依民事诉讼法第463条准用同法第270条之1第1项第3款规定,整理并协议简化争点后,两造同意就本院111年4月13日言词辩论程序,两造协议简化之争点为辩论范围(见本院卷第396至398页之笔录,并依判决格式增删修改文句)。兹分述如下:
 ㈠两造不争执事项:
 ⒈上诉人原为晶泰诊所之实质负责人,登记负责医师为杜志良。两造于104年9月间签立系争协议书(原证1两造间合资协议书,见原审卷一第26至31页),协议将晶泰诊所结束营业,于原址设立净妍诊所,并约定被上诉人负责净妍诊所之经营业务及承担晶泰诊所未完成之疗程及委任陈振丰于104年10月1日起担任净妍诊所之负责医师(原证2净妍诊所开业执照,见原审卷一第32至34页)。净妍诊所于107年9月25日歇业。
 ⒉陈振丰于104年11月3日受净妍集团财务长陈炳旭指示与健保署签署系争同意书(被证1健保署107年8月29日健保北字第1071504506号函附债务概括承受同意书,见原审卷一第116至118页),承受晶泰诊所对健保署之债务。
 ⒊上诉人确实有收受系争协议书第7条所述乙方特别利益分配,共计150万元(原证1两造间合资协议书,见原审卷一第26至31页)。
 ⒋净妍诊所于106年6月9日接获健保署106年6月2日健保北字第1061503476号函(原证3健保署健保北字第1061503476号函,见原审卷一第36至37页),该函引用新北地检署之认定,即上诉人独自经营晶泰诊所于102年12月2日至103年8月30日间,错误申报健保医疗费用552万705元。
 ⒌健保署就上诉人102年12月2日至103年8月30日错误申报金额552万705元进行追扣,于106年6月20日由晶泰诊所本身控管保留款冲抵71万1,190元;自106年6月26日至108年4月8日止由净妍诊所核付费用累计冲抵金额为311万4,991元(原证8健保署对陈振丰之行政起诉状附甲证5,见原审卷一第168至174页)。
 ⒍被上诉人与陈振丰于108年3月1日签署债权让与契约(原证6被上诉人与陈振丰间债权让与契约,见原审卷一第52至53页),第1条约定让与债权范围:1.让与人因担任诊所负责医师而遭健保署主张追扣或请求追还之健保给付全数由受让人负担(第一项);2.让与人因遭健保署主张追扣或请求追还之健保给付所衍生之一切对第三人债权(包括但不限于因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或契约上法律关系所生债权,亦不限于以让与人自己名义或让与人得代位以他人名义行使之债权)均概括让与由受让人行使(第二项);3.前项债权所生一切已发生但未收取之利息债权、违约金债权、该债务之担保以及其他从属权利,均概括让与由受让人行使。 
 ⒎健保署于108年7月24日另诉请求陈振丰及杜志良连带请求169万4,524元,业经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以108年度诉字第1259判决(被证7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08年度诉字第1259号行政判决,见原审卷一第446-454页)陈振丰及杜志良就169万4,524元本息对健保署负不真正连带赔偿责任,判决已确定。
 ⒏上诉人于受台北地检署108年调侦续字第94号不起诉处分(被证8台北地检署108年度调侦续字第94号不起诉处分书,见原审卷二第41至48页),被上诉人不服提起再议,台湾高等法院检察署则以109年度上声议字第8233号驳回再议处分,被上诉人爰声请交付审判,台湾台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声判字第269号裁定(上证1台北地院109年度声判字第269号裁定,见本院卷第179至190页)驳回上诉人交付审判之声请,裁定已确定。
 ⒐上诉人因于102年2月1日至102年12月31日及102年12月2日至103年8月31日止,诈领健保署医疗费用895万155元,所犯诈欺取财罪经本院107上易475判决有期徒刑10月确定(被上诉人状附附件5,见原审卷一第322-331页)。
 ⒑原证17之汇款89万4,928元是陈0光所汇。
  ㈡争执事项:
  ⒈上诉人有无施用诈术使被上诉人陷于错误而签立合资协议书,构成第184条第1项后段、第2项之侵权行为?如构成侵权行为,其请求权是否已罹于时效?
 ⒉被上诉人依民法第179条之规定,请求上诉人返还311万4,991元及89万4,928元之不当得利,是否有理由?
 ⑴陈振丰对上诉人是否有不当得利债权存在?
 ⑵陈振丰与被上诉人间所为债权让与是否合法生效?
 ⑶原证17之汇款89万4,928元是否为系争债权让与之范围?
  ⑷被上诉人请求上诉人返还因诈领健保医疗费用所受利益,有无理由?
 ⒊上诉人主张依系争协议书第6条约定,被上诉人应给付上诉人自105年10月1日至107年12月31日止,应分配之营业利润与被上诉人本件之请求为抵销,是否有理由?得抵销金额为何?
五、本院得心证之理由:
 ㈠两造间所成立之系争协议书为合伙契约,净妍诊所为两造间之合伙事业之一,核先叙明。
 ⒈按民法所称之合伙者,系指二人以上互约出资以经营共同事业,分享其事业所生之利益,或分担并分享事业所生损益之契约,各合伙人除以金钱、其他财产权、劳务、信用、或其他利益为出资外,必以有利益共同分享或损益共同均霑之利害关系存在,始得谓为互约出资以经营共同事业之合伙,此观民法第667条、第676条及第677条之规定自明(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字第17号裁判要旨参照)。
 ⒉经查两造于104年9月间签立系争协议书(原证1两造间合资协议书,见原审卷一第26至31),协议将晶泰诊所结束营业,于原址设立净妍诊所,此为两造所不争执,且依系争协议书前言:「本协议签约时甲方拥有净妍医美集团实质经营权、医美产业管理实务与市场资源;乙方拥有晶泰皮肤科诊所实质经营权与诊所管理资源,双方就经营晶泰皮肤科诊所(合作生效后将依甲方要求更名营业,暂定净妍皮肤科诊所,以下称本诊所)之合作方式…」之约定,系由被上诉人以自身所拥有之医美集团及其相关资源出资,并由上诉人所拥有之晶泰诊所资源出资,共同成立净妍诊所;系争协议书第1条:「双方共同经营本诊所(位于新北市○○区○○路00号1、2楼),本协议书签约后,双方同意由甲方规划本诊所变更诊所名称及经营型态,变更名称后之新名称诊所适用本协议所有条文,亦并由甲方全权经营与帐务管理,并加强以净妍医美集团之资源协助本诊所拓展医美业务。」、第6条:「双方同意以本诊所及双方合资成立之新公司,两者之经营成果履行本协议书第七条事项后,作为双方分配利润或分担损失之依据,分配或分担以甲方60%、乙方40%计算。损益计算以该诊所及合资公司营业收入扣除上述二者之成本(包括但不限药品成本、管销费用、本协议第七条甲方权利金、本协议第七条乙方特别利益分配及分担甲方净妍总部及净妍生技(股)公司费用等)后之营业利益或损失。」、第7条则:「…乙方特别利益分配(每月分配一次):第1-6个月以10万元计算第7-12个月以15万元计算第13个月后取消特别利益分配…」等约定,则系约定两造共同经营净妍诊所,并由被上诉人经营管理,而以净妍诊所及双方合资成立之新公司两者之经营成果履行本协议书第7条事项后,作为双方分配利润或分担损失之依据,并约定两造合资经营之损益分配及其比例及特别利益分配等事项,足见两造合资共同成立之事业体为净妍诊所及另成立之新公司二者,且综观系争协议书整体内容,不仅就出资、经营、诊所负责人指定、品牌管理授权等均有约定,更有共同分享利润、承担损失有之约定,核属民法第667条所定以二人以上出资以经营共同事业之合伙,系争协议书性质应认系属合伙契约,净妍诊所则系两造合伙事业之一。
 ⒊是以,两造间签立之系争协议书为合伙契约,净妍诊所为两造间之合伙事业之一。
 ㈡上诉人之行为核与民法第184条第1项后段、第2项侵权行为要件有间,则被上诉人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否罹于时效即毋庸审酌。
 ⒈按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负损害赔偿责任,故意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损害于他人者亦同,民法第184条第1项定有明文。因而故意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害于他人者,亦应负损害赔偿责任,是侵权行为系指违法以及不当加损害于他人之行为而言,所谓违法以及不当,不仅限于侵害法律明定之权利,即违反保护个人法益之法规,或广泛悖反规律社会生活之根本原理的公序良俗者,亦同(最高法院55年台上字第2053号判决参照)。详言之,所谓背于善良风俗,系指违反保护个人法益之法规,或广泛悖反规律社会生活之根本原理的公序良俗(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535号民事判决意旨参照)。而民法上所谓诈欺,系欲使相对人陷于错误,故意示以不实之事,令其因错误而为意思之表示。虽不以积极之欺罔行为为限,然应就负告知义务事项隐匿事实,始足当之(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591号民事判决参照),如表意人消极的隐匿、掩饰事实,且该事实在法律上、契约上或交易之习惯上(如隐匿一般足以影响缔约或其内容之信息等)负有告知之义务,却故意不为告知者,亦构成消极诈欺行为,当系违反保护个人法益之法规,或广泛悖反规律社会生活之根本原理的公序良俗,而属民法第184条第1项后段所称之故意以背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害于他人,惟侵权行为损害赔偿之债,仍须损害之发生与加害人之故意或过失加害行为间有相当因果关系,始能成立。而所谓相当因果关系,系指依经验法则,综合行为当时所存在之一切事实,为客观之事后审查,认为在一般情形上,有此环境,有此行为之同一条件,均发生同一之结果者,则该条件即为发生结果之相当条件,行为与结果即有相当之因果关系(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1953号裁定意旨参照),惟如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间无相当因果关系,要难使行为人负损害赔偿之责。
 ⒉经查上诉人因于102年2月1日至102年12月31日及102年12月2日至103年8月31日止,诈领健保署医疗费用895万155元,所犯诈欺取财罪经本院107上易475判决有期徒刑10月确定(被上诉人状附附件5,见原审卷一第322至331页),已如上述,可知上诉人于102年2月起即明知自己系诈领医疗费用,至104年7月24日(即两造签立系争协议书前)上诉人以犯罪嫌疑人之身分接受调查局北部地区机动工作站调查,上诉人身为行为人本身当已完全知悉将有受刑事追诉、行政处分及民事高达数百万元债务被追偿之高度可能,衡诸一般社会通念及交易习惯,应属影响交易决策之重要信息,于契约签约或交易前即应有告知义务,上诉人竟消极未告知被上诉人此等将有受刑事追诉、行政处分及民事高达数百万元债务被追偿之高度可能之重要信息,仍与被上诉人签立系争协议书,揆诸首揭说明,被上诉人如有因上诉人之上开消极不告知行为而签立系争协议书致受损害,对于被上诉人自应构成消极诈欺行为。惟查系争协议书签立后净妍诊所之负责人陈振丰于104年11月3日受净妍集团财务长陈炳旭指示与健保署签署系争同意书(见原审卷一第116至118页),承受晶泰诊所对健保署之债务,健保署乃于106年6月起对净妍诊所追扣上诉人上开应负之医疗费用552万705元,被上诉人亦汇款89万4,928元(原证17)予健保署以清偿陈振丰应给付健保署之款项等情,亦如上述,足证因陈振丰之签署系争同意书,致成为法律上应给付上开医药费债务之债务人为陈振丰即净妍诊所,并非被上诉人个人,是遭健保署追扣医疗费用552万705元之损害,以及给付健保署之上开汇款89万4,928元之受害者均为两造合伙事业体之一陈振丰即净妍诊所,并非被上诉人个人,是纵上诉人确有向被上诉人为消极诈欺行为,使被上诉人与其签立系争协议书,然受有损害者为两造合伙事业体之一陈振丰即净妍诊所,上诉人对两造合伙事业体之一陈振丰即净妍诊所则无诈欺行为,两造合伙事业体之一陈振丰即净妍诊所之受健保署追扣或汇款上述医疗费用之损害乃因陈振丰与健保署签署系争同意书之故,是自难认此项损害之发生与上诉人之上开消极诈欺行为间有相当因果关系,且依两造系争协议书约定,净妍诊所为两造间之合伙事业之一,被上诉人仅为该合伙事业之经营管理者,非即该合伙事业体,被上诉人与该合伙事业系属不同个体,两者在法律上为独立之权利义务主体,自难以该合伙事业之一净妍诊所之损害遽认系属被上诉人个人之损害。且查系争合伙尚未解散,合伙事业盈亏,两造尚未决算,亦为两造所不否认,被上诉人复未能举证其因上诉人之上开消极诈欺行为,与上诉人签立系争协议书成立合伙事业致其个人受有何损害,是被上诉人主张净妍诊所受有被健保署追扣医疗费用之损害,依民法第184条第1项后段向上诉人请求赔偿其个人损害,于法显有未合。被上诉人主张另依民法第184条第2项为本件请求,惟其非受损害之被害人,已如上述,且被上诉人复未能说明上诉人有何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自难认其主张为可采。
 ⒊至于上诉人抗辩被上诉人之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已罹于时效云云,惟被上诉人依民法第184条第1项后段及第2项对上诉人之请求既无理由,则关于被上诉人之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请求权是否罹于时效即毋庸审酌,并予叙明。
 ㈢被上诉人依民法第179条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上诉人返还311万4,991元、89万4,928元及法定迟延利息为有理由。
 ⒈陈振丰对上诉人有不当得利债权存在。
 ⑴按「因代他人缴纳款项,而不具备委任、无因管理或其他法定求偿要件所生之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求偿型之不当得利),旨在使代缴者得向被缴之人请求返还其免予缴纳之利益,以调整因无法律上原因所造成财货不当变动之状态。因此,一方为他方缴纳税捐,乃使他方受有免予缴纳之利益,并致一方受损害,苟他方无受此利益之法律上之原因,自可成立不当得利。」(最高法院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128号民事判决、101年度台上字第1693号民事判决意旨参照),可知如系求偿型之不当得利系指一方为他方清偿债务,使其债务消灭,惟不具法律上权益归属之原因而言。
 ⑵经查上诉人原为晶泰诊所之实质负责人,登记负责医师为杜志良,于102年02月01日至102年10月31日及102年12月2日至103年8月30日间担任晶泰诊所实质负责人时,以不实看诊纪录向健保署请领健保给付,致健保署陷于错误而发放健保医疗给付895万155元,而健保署106年6月2日健保北字第1061503476号函引用新北地检署104年度侦字16078号、105年度侦字8492号起诉书认上诉人独自经营晶泰诊所于102年12月2日至103年8月30日间,以不实看诊纪录向健保署请领健保给付,共计591万4,564点,致健保署陷于错误而发放健保医疗给付,并予以追扣医疗费用552万705元等情,已如前述,则上诉人自应返还上揭错误申报医疗费用予健保署,且健保署亦以晶泰诊所本身控管保留款冲抵其中71万1,190元(见原审卷一第162至163页、172页),足征上诉人本应负担因错误申报而生之上开医疗费用债务,而陈振丰与上诉人间并无任何应为上诉人负担债务之法律关系,乃因受净妍集团财务长陈炳旭指示与健保署签署系争同意书承担上开医疗费用之债务,嗣后,陈振丰亦遭健保署追扣并另缴纳上开医疗费用款项,亦即陈振丰已为上诉人代缴其该错误申报所生之医疗费用,使上诉人免于返还,而上诉人受免返还上开医疗费用之债务,乃基于陈振丰之代缴行为,自堪认两者间有直接因果关系,核其性质应属求偿型不当得利。此外,上诉人复未能举证证明其具有保有该利益之正当性,揆诸前开说明,上诉人即因陈振丰之上述清偿行为受有免返还前开医疗费用债务之不当得利,陈振丰自得依民法第179条规定,对上诉人请求返还所受之利益。是上诉人抗辩:陈振丰之受损与上诉人间无因果关系云云,自无足取。
 ⑶又查两造虽系于104年9月间签立系争协议书(原证1两造间合资协议书,见原审卷一第26至31页),惟遍观系争协议书全文,仅第2条提及晶泰诊所之资产及业务,详言之,系争协议书第2条第1项约定:「双方同意配合晶泰皮肤科诊所营运成立新公司,承接晶泰皮肤科诊所之资产与业务…」,经查契约如有资产、负债,两者于契约约定并列乃一般交易签约常情,惟系争协议书并未直接提及承接晶泰诊所之债务,反而于同条第2项第1款:「合资公司持股比例承担至2015/09/30止之乙方负债疗程」方约定承接晶泰诊所之疗程债务,堪认两造约定净妍诊所承接晶泰诊所债务范围仅限于未完成之疗程,并非所有债务均予承接,而系争协议书第6条另约定:「双方同意以本诊所及双方合资成立之新公司,两者之经营成果履行本协议书第7条事项后,作为双方分配利润或分担损失之依据,分配或分担以甲方(即原告)60%、乙方(即被告)40%计算。损益计算以该诊所及合资公司营业收入扣除上述二者之成本(包括但不限于药品成本、管销费用、本协议第7条甲方权利金、本协议第7条乙方特别利益分配及分担甲方净妍总部及净妍生技(股)公司费用等)后之营业利益或损失。」(原审卷一第28页、第409页),亦仅以净妍诊所「营业」后所生之利益与损失为约定对象,是晶泰诊所遭追扣之医疗费用要难认属系争协议书第6条约定范围,况两造104年9月间签立系争协议书时,健保署亦尚未发函请求因错误申报而生医疗费用之债务,依两造系争协议书约定,堪认两造并未约定将之纳入系争协议书约定范围,自难认两造之合伙事业体或被上诉人个人有义务为上诉人承担遭健保署追扣医疗费用之债务。
 ⑷另查两造合伙事业虽委任陈振丰担任净妍诊所负责医师,陈振丰并于净妍集团财务长陈炳旭指示下签立系争同意书,与健保署约定由净妍诊所承受晶泰诊所积欠健保署之相关债务,惟系争同意书仅系使健保署可对净妍诊所扣抵医疗费用,并另诉请求赔偿之法律上原因,难认上诉人得因陈振丰签立系争同意书,而保有或免返还错误申报医疗费用之利益即系具有法律上原因,亦即陈振丰签立系争同意书与上诉人保有或免返还错误申报之医疗费用,其法律上归属原因系属二事,要不能以陈振丰签立系争同意书遽认上诉人保有受领医疗费用之法律上权益归属原因,自106年6月健保署从应支付净妍诊所医疗费用之抵扣应返还之医疗费用起,陈振丰即系为上诉人清偿债务,使上诉人对健保署之债务消灭,自应认陈振丰对上诉人有不当得利请求权存在。上诉人抗辩陈振丰系清偿自己之债务,与其所受利益无涉云云,亦无可取。
 ⑸至于上诉人抗辩上诉人、陈振丰与杜志良、健保署间成立不真正连带之债,陈振丰系清偿自己债务,而不真正连带债务人间无内部分担云云,惟健保署追扣医疗费用,乃导因于上诉人错误申报而生医疗费用,上诉人自应对健保署追扣医疗费用乙事负终局责任,要不能以不真正连带债务人间无内部分担为由而免除其应负之责,况不当得利制度乃在调整无法律上归属原因之财产流动,亦即倘欠缺法律上原因而违反权益归属对象取得其利益者,即应对该对象成立不当得利,而上诉人并无保有免除返还错误申报之医疗费用之法律上权益归属原因,其有不当得利甚明,上诉人此部分所辩要非可采。
 ⒉陈振丰与被上诉人间所为债权让与已合法生效。
 ⑴按债权之让与,依民法第297条第1项之规定,虽须经让与人或受让人通知债务人始生效力,但不以债务人之承诺为必要,而让与之通知,为通知债权让与事实之行为,原得以言词或文书为之,不需何等之方式,故让与人与受让人间成立债权让与契约时,债权即移转于受让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如经让与人或受让人通知债务人,即生债权移转之效力。至同法条第2项所谓受让人将让与人所立之让与字据提示于债务人,盖使债务人阅览让与字据,可知让与之事实与通知有同一之效力,并非以提示让与字据为发生债权让与效力之要件(最高法院42年台上字第626号判决先利参照)。至迟延之债务,以支付金钱为标的者,债权人得请求依法定利率计算之迟延利息,民法第233条第1项前段定有明文。又给付无确定期限者,债务人于债权人得请求给付时,经其催告而未为给付,自受催告时起,负迟延责任。其经债权人起诉而送达诉状,或依督促程序送达支付命令,或为其他相类之行为者,与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条第2项定有明文。(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2140号民事判决参照)。故债权让与之让与人或受让人以民事起诉状缮本通知债务人,即生债权移转之效力,而如系请求返还不当得利或侵权行为损害赔偿,并无确定之给付期限,应自受催告而未为给付时起,始负迟延责任。
 ⑵经查于陈振丰签立系争同意书后,健保署乃依据系争同意书,以自106年6月起至108年4月从应支付净妍诊所医疗费用中扣抵晶泰诊所应返还之医疗费用,共计311万4,991元,上诉人并无保有受领该等医疗费用利益之法律上归属原因,自应将上开不当得利之利益返还陈振丰,均如前述,而净妍诊所于107年9月25日歇业后,被上诉人与陈振丰乃于108年3月1日签立系争债权让与契约,其中约定:「缘让与人为净妍皮肤科诊所(下称诊所)之负责医师,因第三人之不法行为,让与人(即诊所)受有遭行政院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下称健保署)追扣及追还保险给付之损失。为解决上开争议,受让人承受让与人负责诊所所受之一切损失,让与人则将诊所相关债权悉数转让由受让人行使,双方同意订定本契约,并约定条款如下以共同遵守:第一条(让与标的之原因及范围):『Ⅰ让与人因担任诊所负责医师而遭健保署主张追扣或请求追还之健保给付全数由受让人负担。Ⅱ让与人因遭健保署主张追扣或请求追还之健保给付所衍生之一切对第三人债权(包括但不限于因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侵权行为或契约上法律关系所生债权,亦不限于以让与人自己名义或让与人得代位以他人名义行使之债权)均概括让与由受让人行使。Ⅲ前项债权所生一切已发生但未收取之利息债权、违约金债权、该债务之担保以及其他从属权利,均概括让与由受让人行使。』、第二条(通知债务人):『Ⅰ受让人应自签属本契约当日起算十日内,依民法第297条规定,将债权让与情事以书面通知各债务人及连带保证人,相关费用由受让人负担。Ⅱ前项所定之通知,受让人得向债务人起诉方式为之。』」(原审院卷一第52至53页),可知陈振丰已将因遭健保署主张追扣或请求追还之健保给付所衍生之一切对第三人债权让与被上诉人,而于签立系争同意书时,健保署早已以健保署106年6月2日健保北字第1061503476号函确认应追扣之医疗费用为552万705元,扣除原应给付予杜志良即晶泰皮肤科诊所之医疗费用71万1,190元,尚须承担480万9,515元债务,而其中311万4,991元已遭健保署追扣,业已生不当得利之请求权,且系争债权让与契约实已表明让与之债权、可得特定之债务人,属可特定之债权,被上诉人于108年5月27日提起本件诉讼,且于108年6月5日寄存送达于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内湖分局内湖派出所(见本院卷一第62页),并于108年6月14日发生送达之效力,堪认此时已合法通知上诉人并对之发生债权让与效力,是以,陈振丰与被上诉人间债权让与已合法生效。被上诉人自得对上诉人主张不当得利,请求上诉人返还311万4,991元及其中246万8,332元自起诉状送达上诉人之翌日即108年6月15日(108年6月5日寄存送达,同年月14日发生送达效力,见原审卷一第62页)起、其中64万6,659元自扩张声明暨补充理由(二)状送达上诉人之翌日即108年9月13日(108年9月12日送达上诉人,见原审卷一第280页)起,均至清偿日止,按周年利率5%计算之法定迟延利息。上诉人否认陈振丰上开让与效力,亦无足采。
 ⑶系争89万4,928元部分,上诉人亦抗辩非陈振丰上开让与范围云云,惟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虽于系争债权让与契约成立后,始以108年诉字第1259号判决杜志良及陈振丰应给付健保署169万4,524元,杜志良及陈振丰始约定就上开赔偿额各自负担一半部分,而确定陈振丰实际损失数额,惟此仍为追扣医疗费用所生之范围内,当属系争债权让与契约之范围,被上诉人于提起本诉后109年7月10日向健保署清偿陈振丰此笔本金及利息共89万4,928元,亦如上述,则其于原审提出109年8月25日之民事扩张声明暨补充理由(六)状通知上诉人债权让与,该债权让与于上诉人当日收受该书状即生让与之效力(见原审卷二第9页)。
退万步言,纵或如上诉人所主张系争89万4,928元部分并非债权让与契约范围内,然上诉人既不争执此笔款项系被上诉人所清偿,又主张伊为追扣医疗费用之不真正连带债务人之一,果尔,被上诉人之此部分清偿行为即已使上诉人所负债务消灭,换言之,被上诉人清偿此项债务,使上诉人对健保署应返还之上开医疗费债务消灭,而上诉人并无保有此项利益之法律上归属原因,被上诉人亦无义务为上诉人清偿债务,均已如前述,被上诉人自得对上诉人主张不当得利,请求上诉人返还为其代缴之89万4,928元及自扩张声明暨补充理由(六)状送达上诉人之翌日即109年8月26日(见原审卷二第9页)起至清偿日止,按周年利率5%计算之法定迟延利息。上诉人此部分抗辩亦无足取。
 ⒊综上,被上诉人依民法第179条之规定,请求上诉人返还311万4,991元、89万4,928元之不当得利及法定迟延利息,为有理由。
 ㈣上诉人主张依两造合资协议书第6条约定,被上诉人应给付上诉人自105年10月1日至107年12月31日止,应分配之营业利润与被上诉人本件之请求为抵销,是否有理由?得抵销金额为何?
 ⒈按当事人主张有利于己之事实者,就其事实有举证之责任,民事诉讼法第277条前段定有明文。又同法第400条第2项对经裁判之抵销数额,复明定有既判力,则主张抵销之当事人就其主张抵销之债权及数额确实存在之事实自负有举证责任(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225号民事判决、88年度台上字第3398号民事判决参照)。又二人互负债务,而其给付种类相同,并均届清偿期者,各得以其债务,与他方之债务,互为抵销。但依债之性质不能抵销或依当事人之特约不得抵销者,不在此限,民法第334条定有明文。次按合伙财产为合伙人全体公同共有之财产(最高法院94年度台上字第1359号、最高法院95年度台上字第1467号民事判决意旨参照)。又合伙财产与各合伙人个人财产,乃分属个别独立之财产,因合伙事业所获之利益,属合伙财产,为全体合伙人之公同共有,与合伙人个人财产无涉。
 ⒉上诉人主张以被上诉人应给付上诉人自105年10月1日至107年12月31日止,应分配之营业利润与被上诉人本件之请求为抵销云云,被上诉则否认有该营业利润债权,并主张依民法第339条规定不得抵销等语。经查两造间系成立合伙事业,且陈振丰即净妍诊所与被上诉人在法律上属二独立之权利义务主体,已如前述,上诉人既主张以分配合伙事业之营业利润为抵销,惟合伙事业所获得之营业利润未经决算前,仍属全体合伙人公同共有之合伙财产,上诉人抵销之请求属对合伙事业损益分配之请求,纵上诉人之请求有理由亦应系对合伙事业为主张即应对全体合伙人为抵销抗辩,而非对被上诉人个人,然上诉人却未向合伙事业请求而为抵销抗辩之主张,竟迳向被上诉人个人为请求并为抵销之抗辩,显与民法第334条所定「二人互负债务」之要件不符,是上诉人此部分抵销抗辩,显非可采。至于上诉人之抵销是否属民法第339条规定范围,即毋庸审酌。
六、综上所述,被上诉人主张依民法第179条及第184条规定损害赔偿请求权请求择一而为有利判决,关于其主张依民法第184条请求部分于法不合,惟其依民法第179条不当得利法律关系规定请求上诉人应给付被上诉人311万4,991元,及其中246万8,332元,自108年6月15日起至清偿日止,暨其中新台币64万6,659元,自民国108年9月13日起至清偿日止,均按周年利率5%计算之利息,并另应给付被上诉人89万4,928元,及自109年8月26日起至清偿日止,按周年利率5%计算之利息,均有理由,应准许之,上诉人主张抵销抗辩则无理由。原审判命上诉人如数给付,并依两造之声请为准、免假执行之宣告,理由虽略有不同,然结论并无二致,仍应予维持。上诉意旨指摘原判决不当,求予废弃改判,为无理由,应予驳回。
七、本件事证已臻明确,两造其余主张及举证,核与本件判决结果无涉,毋庸逐一论列,并予叙明。
参、据上论结,本件上诉为无理由,依民事诉讼法第449条第1项、第78条,判决如主文。
中  华  民  国  111  年  4   月  27  日
                  民事第十九庭 
                      审判长法  官  魏丽娟 
                            法 官  潘进柳
                            法 官  张婷妮
正本系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决,应于收受送达后20日内向本院提出上诉书状,其未表明上诉理由者,应于提出上诉后20日内向本院补提理由书状(均须按他造当事人之人数附缮本)上诉时应提出委任律师或具有律师资格之人之委任状;委任有律师资格者,另应附具律师资格证书及释明委任人与受任人有民事诉讼法第466条之1第1项但书或第2项(详附注)所定关系之释明文书影本。如委任律师提起上诉者,应一并缴纳上诉审裁判费。
中  华  民  国  111  年  4   月  27  日
                            书记官  詹丽珠

<上诉人黄0荃不服二审,提起三审上诉,最高法院裁定驳回>

裁判字号:最高法院 111 年度台上字第 1796 号民事裁定
裁判日期:民国 111 年 07 月 21 日
裁判案由:请求返还不当得利
上 诉 人 黄0荃
诉讼代理人 陈宗奇律师
      李亦庭律师
被 上诉 人   陈0光
诉讼代理人 刘冠廷律师
      陈宣劭律师
上列当事人间请求返还不当得利事件,上诉人对于中华民国 111年4月27日台湾高等法院第二审判决(110年度上字第6 号),提起上诉,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诉驳回。
第三审诉讼费用由上诉人负担。
     理 由
     按上诉第三审法院,非以原判决违背法令为理由,不得为之。又提起上诉,上诉状内应记载上诉理由,其以民事诉讼法第469 条所定事由提起第三审上诉者,应于上诉状内表明原判决所违背之法令及其具体内容、暨依诉讼资料合于该违背法令之具体事实。其依同法第469条之1规定提起上诉者,并应具体叙述为从事法之续造、确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见解具有原则上重要性之理由。同法第467条、第470条第2 项分别定有明文。
而依同法第468 条规定,判决不适用法规或适用不当者,为违背法令;依同法第469 条规定,判决有该条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为当然违背法令。是当事人提起第三审上诉,如合并以同法第469条及第469条之1 之事由为上诉理由时,其上诉状或理由书应表明该判决所违背之法令条项,有关之司法院解释、宪法法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习惯或法理等及其具体内容,暨系依何诉讼资料合于该违背法令之具体事实,并具体叙述为从事法之续造、确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见解具有原则上重要性之理由。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与上开法条规定不合时,即难认为已合法表明上诉理由,其上诉自非合法。
本件上诉人对于原判决提起上诉,虽以该判决违背法令为由,惟核其上诉理由状所载内容,系就原审取舍证据、认定事实及解释契约之职权行使所论断:上诉人原为晶泰诊所之实质负责人,登记负责医师为诉外人杜志良,两造于民国104年9月间签立系争协议书,约定将晶泰诊所结束营业,合伙经营净妍诊所,并委任诉外人陈振丰担任该诊所之负责医师。上诉人原经营晶泰诊所时,以不实看诊纪录向卫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险署(下称健保署)请领健保给付,所犯诈欺取财罪经原法院以107 年度上易字第475 号判处有期徒刑10月确定,健保署因而就上诉人错误申报之新台币(下同)552万705元进行追扣,陈振丰因于104年11月3日出具概括承受同意书,由净妍诊所承受晶泰诊所对健保署之债务后,健保署从应支应净妍诊所医疗费用扣抵其中311万4991 元。
健保署亦诉请陈振丰及杜志良给付医疗费用,业经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以108年度诉字第1259 号判决陈振丰、杜志良不真正连带给付169万4524 元胜诉确定;陈振丰部分已由被上诉人向健保署清偿89万4928元。陈振丰以医疗费用扣抵或向健保署清偿,使上诉人对健保署之债务于该范围内消灭,而上诉人并无受此利益之法律上原因,陈振丰对上诉人自有不当得利请求权。嗣陈振丰与被上诉人于108年3月1 日签署债权让与契约,将对上诉人前揭不当得利债权让与被上诉人,则被上诉人依民法第179 条规定,请求上诉人返还311万4991元、89万4928 元本息,自属有据。
又净妍诊所与被上诉人属二独立权利义务主体,上诉人纵对合伙事业有分配利益之请求,惟尚未结算,上诉人不得以该营利,与对被上诉人个人前揭不当得利债务为抵销等情,或原审赘述而与上开认定无关部分,指摘为不当,并就原审命为辩论及已论断者,泛言谓为违法,而非表明该判决所违背之法令及其具体内容,暨依诉讼资料合于该违背法令之具体事实,更未具体叙述为从事法之续造、确保裁判之一致性或其他所涉及之法律见解具有原则上重要性之理由,难认其已合法表明上诉理由。依首揭说明,应认其上诉为不合法。末查,原审已认定陈振丰代偿上诉人所积欠健保署之债务,使上诉人受有免于返还该债务之利益,其间有因果关系,被上诉人得依民法第179 条规定请求上诉人返还不当得利,则原审就该不当得利之性质,论述属求偿型不当得利,纵与被上诉人所主张之权益侵害型不当得利不同,惟仍属不当得利范畴,自难谓为违法,附此叙明。
据上论结,本件上诉为不合法。依民事诉讼法第481 条、第444条第1项、第95条、第78条,裁定如主文。
中    华    民    国   111    年    7     月    21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二庭
                          审判长法官  高  孟  焄  
                                法官  彭  昭  芬  
                                法官  邱  璇  如  
                                法官  徐  福  晋  
                                法官  苏  芹  英  
本件正本证明与原本无异
                                      书  记  官
中    华    民    国   111    年    7     月    26    日